

近日,阳江市委党校组织2025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聚焦高质量发展核心任务,赴广州、东莞、深圳、佛山等大湾区核心城市,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沉浸式培训。本次培训打破传统课堂界限,将教学现场延伸至改革发展的最前沿阵地,引导学员在深度观察、互动交流和思想碰撞中,探寻发展规律,汲取奋进力量。
一、精准定位,在改革前沿感悟发展格局。培训首站设于国家级新区广州南沙。学员们通过听取南沙区情介绍和“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专题课程,深刻理解了南沙从“几何中心”向“功能核心”的跃升路径,以及大湾区构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空间格局的战略部署,认识到持续深化制度型开放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二、深入一线,在基层实践体悟治理创新。培训班深入广州大岗镇党群服务中心,学习基层党建引领与数字化治理融合的经验,特别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通过数据可视化实现全程监管、防范风险的创新模式。在广州南沙渔业产业园,产业园推动科技研发、产业拓展与品牌塑造深度融合,实现传统渔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为学员们探索特色产业振兴路径提供了生动借鉴。
三、对标科创,在创新源头探寻内生动力。培训聚焦大湾区科技创新核心优势。在南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等平台展现的前沿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能力令人瞩目。在东莞松山湖华为基地,其“创新2.0”模式与极致客户文化,揭示了持续投入与开放合作的重要性。深圳之行,学员们不仅感受了大疆、腾讯等企业从追赶到引领的蜕变及其强大的数字生态,也通过参观关山月美术馆主题展览,深化了对科技创新与人文传承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认识。广汽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则印证了湾区完善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创新生态链。
四、观览转型,在智造现场把握绿色机遇。佛山制造业的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给学员留下深刻印象。伊之密公司的智能压铸生产线、广东工业设计城的产业集聚效应、华数机器人高国产化率的智能装备及其带来的效率提升,展示了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迈向高端的广阔前景。同时,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的绿色建筑技术、瀚蓝环境的固废资源化利用模式,让学员们切身体会到“双碳”目标下绿色发展孕育的巨大潜力和经济效益。
五、学思践悟,在交流互鉴中凝聚行动共识。整个培训过程,学员们始终带着“阳江如何借鉴湾区经验”的现实问题,边调研、边学习、边思考。大家普遍感到,大湾区“敢为人先”的闯劲、“用户导向”的理念、“系统集成”的思维,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学员们表示,将把此次沉浸式学习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进行系统梳理,紧密结合阳江实际与自身岗位职责,将湾区经验转化为优化营商环境、培育特色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思路和务实举措,以“赶考”的姿态为阳江加快实现综合实力新跃升贡献智慧与力量。
(阳江市委党校办公室供稿)